一、个人简介
戴永年,男,汉族, 1929年2月生,中国工程院院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,中共党员。现任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, 云南省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,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所长,“有色金属冶金”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云南省真空冶金重点学科带头人。1951年云南大学矿冶系毕业后留校任教,1954年随云大矿冶系调入昆明工学院,参与昆明工学院组建,在昆明工学院工作至今,期间1954年至1956年去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系研究生班进修,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。
二、科研及获奖情况
戴永年院士长期从事有色金属真空冶金的教学、科研和工程研究。发展了金属真空气化分离理论,形成了有色金属真空冶金理论体系;为首研制成功粗铅火法精炼新技术,简化了精炼过程;发明了内热式多级连续蒸馏真空炉,在国内40多个单位及美国、英国、巴西、玻利维亚和东南亚等国家推广应用60余台/套,改革了锡、铅、锌冶金部分传统生产技术,经济效益显著;研制成功卧式真空炉及相关工艺技术,在宝钢、鞍钢、韶关冶炼厂、金沙公司等均建立了大型有色金属真空冶金车间。先后完成了30余项科研课题,在有色重金属真空冶金领域的研究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,发表论文百余篇,其中被SCI、EI、ISTP等收录70多篇。出版学术专著11部,其中《真空冶金》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。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40余项,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余项,其中,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(排1、3)、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(排1、3)、国家发明四等奖1项(排1)、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、云岭先锋奖章、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、云南省教育功勋奖、中国真空学会“94'科技成就奖(HAYASHI AWARD)”、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和二等奖9项。
三、团队建设及师资培养情况
戴永年院士在60多年的教学科研实践中,提出了真空冶金团队的团队文化“立于德,成于学,展于创,益于民”,并以此指导他的学生。他一直以来均以“德”为重,以“学”为基,致力于创新发展,做前人未作之事,做前人未做到之事,以求为人民谋福利,为社会做出贡献。戴永年60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行业内领军人才,至今已培养了博士研究生38人、硕士研究生75人及大量的本科生,他们中的许多人如今已成为国内、外的真空冶金专家、技术骨干、学科带头人和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,服务于新时代的建设与发展。“育人不止,创新不息”。如今,已是90岁高龄的戴永年院士仍然每天到学校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,对于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和课题,他经常会亲自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,并于相关老师和学生进行探讨。近年来,戴永年曾先后两次捐出个人积蓄总计60多万,为昆明理工大学分别设立了创新基金、创建“双一流”大学专项基金,以求向纵深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。
四、工作情况、计划及目标
目前,主要承担着云南省科技厅的院士自由探索项目,戴永年院士身先士卒为云南省以及冶金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多项建议,其中包括大力发展金属及矿产品深加工、锂离子电池及电动汽车、冶金法生产多晶硅、有色金属的高效清洁冶金及其二次资源的循环再利用,并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,取得了显著的成绩。